牛群生產性能和生鮮乳質量顯著提升,生產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奶牛養殖效益進一步提高。綠色集成技術養出的奶牛更“牛”,這并不是“吹牛”。近日在寧夏吳忠召開的“奶牛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項目現場觀摩會”上了解到,在項目帶動下示范區的奶牛單產和飼料轉化率平均達到10.7噸和1.5,相比2015年全國平均水平分別提高78.3%和66.7%,飼料成本和總成本分別降低了21.3%和12.3%,有效推動了我國奶業生產提質增效,促進了奶業的健康發展。
1、 奶業振興面臨諸多挑戰,亟待科技提供強力支撐
一直以來,奶業都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產業。近年來,我國奶業發展平穩,轉型升級明顯加快,整體素質不斷提升,現代奶業的格局初步形成。
2017年,我國奶牛存欄量約1340萬頭,牛奶產量3545萬噸,位居世界第三;全國100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比重達到56%,規模化養殖場機械化擠奶率達到100%。中國已是名副其實的奶類生產、加工、貿易和消費大國。
然而,在奶業加快規模化轉型升級的背后,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奶牛單產和飼料轉化率低就是一大產業難題。2017年我國泌乳牛平均單產7噸,而美國在10.4噸以上。飼料轉化率為1.2,相比奶業發達國家約低0.3。
乳制品進口對產業沖擊較大。2017年我國乳制品進口量247.6萬噸,如果折合成生鮮乳的話,達到了1485萬噸,占到了我們國內生鮮乳產量的40.0%左右,嚴重沖擊我國奶業的生產。
規模牧場的優質粗飼料需求缺口增大,干草進口量增大,粗飼料影響奶牛健康生產和牛奶生產成本。2017年我國進口苜蓿139.9萬噸,同比增加0.86%,比2015年增加15.6%。
此外,奶牛繁殖效率低、利用年限短、奶牛健康差、養殖環境問題凸顯等也束縛了我國奶業的進一步高質量發展。因此,全面提升民族奶業的核心競爭力,要充分發揮科技對奶業振興與發展的支撐作用,大力推進現代奶業建設,大力發展奶牛綠色生態健康養殖,推動奶業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和高質量發展。
從2015年開始,中國農業科學院啟動實施了“奶牛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項目。“項目的目標旨在通過綜合技術集成與高效生產模式的研究與示范應用,提高奶牛單產、飼料轉化率和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實現并帶動奶牛生產提質增效。”項目負責人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卜登攀研究員表示。
2 、發展綠色技術,推進奶牛綠色發展提質增效
“奶牛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項目立足我國現實的飼料資源,針對我國奶牛養殖面臨的產業難題,根據奶牛養殖優勢產區、不同養殖模式和生產水平的共性關鍵技術和區域技術需求特點,通過集成奶牛飼料營養與飼養、繁育管理、疾病防治和生鮮乳質量安全控制等方面技術,構建奶牛提質增效技術模式并在示范點示范應用。該項目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牽頭,農科院的9個研究所14個創新團隊,以及其他8個地方院校、技術推廣部門和多家生產企業等200多名科技人員參與協同創新和示范推廣。
項目以奶牛生產投入品-奶牛生產過程和產出品為主線,集成了11項主推技術:優質全株玉米青貯生產與高效利用技術、奶牛全混合日糧(TMR)應用與評價技術、犢牛早期培育技術、同期排卵定時輸精技術、分離性控精液人工授精技術、乳房炎防治技術(新獸藥)、奶牛隱性乳房炎監測與綜合防治技術、布魯氏菌病防控技術、奶牛生產性能測定技術、農牧結合的奶牛綠高效生產技術、奶牛場互聯網+應用技術等。項目針對我國不同地區、不同規模奶牛養殖技術需求,已形成奶牛提質增效技術模式3~5套,技術規范5~8套,在寧夏、黑龍江、山東、內蒙古、天津、河北6個示范區的3個核心示范基地和9個輻射帶動示范基地進行技術集成與示范,覆蓋牛群在40萬頭以上。雖然看似簡單,但其實每一項技術都是一個集成的“技術包”。
以奶牛疾病防治技術為例,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的李秀波介紹,奶牛重要細菌病是影響奶牛養殖業發展的重大產業問題,如乳房炎、子宮內膜炎等發病率高、危害嚴重,每年會造成200多億的經濟損失,而該項目針對我國奶牛重要細菌病病原本底不清、高效防治藥物缺乏等突出問題,重點開展了奶牛乳房炎、子宮內膜炎、呼吸道病的病原菌的調查、藥物篩選和新獸藥創制等研究和應用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為促進我國奶牛業健康發展,保障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做出了重大貢獻。
寧夏處于“黃金奶源帶”,有著悠久的奶牛養殖、牛奶消費歷史和優越的產業發展條件,奶業是寧夏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之一。通過在寧夏示范牧場進行集中應用示范,奶牛綠色提質增效技術集成模式在寧夏自治區各地奶牛場“開花結果”,項目成果示范推廣奶牛場占寧夏規模奶牛場64.3%,覆蓋奶牛存欄66.4%,示范牛群各項技術指標明顯改善,生產性能和生鮮乳質量顯著提升,生產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奶牛養殖效益進一步提高。自治區級示范點平均空懷天數108.25天,縮短了13.8天;胎間距398.47天,縮短了19.13天。示范牛群單產高于全區平均2000公斤,同比提高330.24公斤。
3 、配合糧改飼政策,主推優質青粗飼料生產利用關鍵技術
糧改飼是農業農村部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重大部署。同時,糧改飼政策也有利于提高農牧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推動草食畜牧業“降成本、補短板”,促進農牧結合、種養加一體化、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7年全國糧改飼試點面積擴大到1200多萬畝,在主推青貯玉米的基礎上,也推廣了苜蓿、燕麥等優質飼草料。
“在奶牛的生產中,粗飼料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涉及奶牛的健康、牛奶的產量和品質。”卜登攀研究員強調。目前,隨著我們國家奶業生產由中小規模轉向規模化生產,粗飼料的需求量特別大,但我國優質粗飼料的供給明顯不足,如何實現“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需要科技支撐和服務。
“奶牛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項目配合糧改飼政策落地,針對目前在飼草料種植、收割、貯存、利用等過程中存在的各種技術問題,項目主推了以優質青貯行動技術規范體系為核心的8項技術,包括優質青粗飼料生產利用關鍵技術,優質青貯生產微生物調制關鍵技術、引黃灌區青貯玉米優質高效生產關鍵技術、優質燕麥草豐產栽培集成技術、苜蓿新品種栽培集成技術、苜蓿半干青貯生產與高效利用技術、南方青飼料(飼用苧麻)高效收割與加工技術,優質高效水培大麥草生產應用技術等。
科研人員構建了優質粗飼料尤其是優質青貯飼料標準化生產規程,建立了質量評價標準和技術規范,并提供了高效生產與利用的優質方案。例如優質青貯生產徽生物調制關鍵技術,主要包括同型乳酸菌接種發酵技術、異型乳酸菌提升有氧穩定性技術、菌一酶聯合降解技術、瘤胃微生物調控及優質青貯飼料高效綜合利用技術等,該技術應用可改善青貯飼料發酵品質,提高青貯飼料消化利用率。
又比如,苜蓿半干青貯生產與高效利用技術通過苜蓿種植技術、苜蓿收割技術、苜蓿撿拾技術、苜蓿青貯壓窖技術、苜蓿青貯綜合利用技術的集成應用,保證了苜蓿青貯品質,減少苜蓿貯用損失,提高飼料轉化率和飼用價值,。
這些技術在各地牧場的示范和推廣,有助于指導飼草料的生產和推廣應用,提升飼草料制作工藝與質量水平,提高優質飼草料利用比例,降低奶牛養殖成本提高效益,從而促進奶業健康發展。
綠色集成技術養出的奶牛更“牛”
作者:新鄉市新東機械發布時間:2018-09-24所屬欄目:行業動態返回列表
原創文章,轉載請保留或注明出處:http://www.xicwy.com/news/hynews/514.html
上一篇 AI知道,你的奶牛是不是要戀愛了
- 最新資訊
- 2024-11-29山東又一物流公司選擇天潤新東牌牛奶運輸車
- 2024-11-29新東機械幫內蒙古乳品企業配套鮮奶運輸車
- 2024-11-28衡水乳企擬從新東機械訂購一批牛奶制冷罐
- 2024-11-28新東機械與保定客戶達成牛奶制冷罐合作意向
- 2024-11-28新東機械向菏澤客戶提供高性能牛奶制冷罐設備
- 2024-11-28山東濱州客戶考察新東機械并成功訂購牛奶制冷罐
- 熱門資訊
- 2018-07-18你知道牛奶是怎樣生產出來的么?
- 2018-07-28奶牛也要“嬌生慣養”,還得哄它開心
- 2018-07-22奶牛發燒“信號”要重視,不然會讓你損失慘重!
- 2018-07-27奶牛養殖:奶牛不食癥的常見原因及預防措施
- 2018-07-27新東奶罐車800公里車程牛奶升溫小于1℃
- 2018-07-27寧波牛奶的修“鮮”之道
產品推薦